查士丁尼皇帝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强调一切国家应受法律和习惯统治 | B.国际法应适用于所有国家 |
| C.强调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 D.以民族法律解决民事纠纷 |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
|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
|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
|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
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但1973年英国成为了欧共体成员,至今英国是欧盟国家中没有使用欧元的国家。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说明( )
| A.英国在欧洲发挥着主体作用 |
| B.英国彻底丧失了在欧洲所有的权利 |
| C.法国强烈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 |
| D.大国情结与国家利益影响外交决策 |
20世纪30年代几乎每一个美国家庭都有一部收音机机。这一时期尽管广播电台时而播送政治宣传节目,但主要内容都具有逃避时事的色彩:如“阿莫斯和安迪”等喜剧(幽默地描写或嘲笑都市黑人)和“超人”、“神探迪克·特雷西”、“独行骑警”等娱乐节目。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大萧条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 |
| B.广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 C.广播电台增强了美国家庭的凝聚力 |
| D.美国人不关心时事 |
建国初期,针对天津地委前书记刘青山及书记张子善的巨大贪污案,毛泽东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由此可见当时高度重视该案件的出发点是
| A.树立并巩固国家政权的权威 |
| 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C.为建立民主法治社会做准备 |
| D.有效地防止干部队伍的腐化 |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展出下列一组图片,如果要给这组图片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抗日战争中形成国共两个战场 |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
| C.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高涨 |
| D.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阶层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