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间,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从商品(如黄金)本位到信用货币的转变。商品本位制时代虽然可以有效地避免通货膨胀并实现贸易的自我平衡,但是也常常使得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通货紧缩,同时也限制了政府政策干预经济的选择。与信用货币相比,商品本位制还浪费了大量资源用于商品的发现、采掘与加工运输。今天的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刺激经济、创造就业的义务,使得回归商品本位成为一种较为不可能的选择。
——《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 美元如何影响世界》
材料二 15世纪,地中海地区贸易发达,欧洲各国向外扩张,各国银行开始向其他国家银行渗透。跨国金融业习惯法大量产生。
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德国、法国颁布银行法,促进了国际支付、货币兑换、信用关系。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形成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促进了国际货币制度之建立。
20世纪,国际金融业更加发展。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一个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这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国际法律调整的新时代。
1988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签署了《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目的是在联合国体系之外的国际金融领域建立“巴塞尔体制”。巴塞尔协议是将民间跨国货币资金融通纳入国际法律秩序之始。
——《关于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
材料三 美元的长期衰落不可避免。从历史上看来,国际主导货币的发行国都是当时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到19世纪世界接受英国的标准实行金本位,一直到二战之后的美元一枝独秀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或将出现多元化趋势。
——《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 美元如何影响世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体系”由商品本位向信用货币转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并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如何?并指出这一“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二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个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的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于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三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2回答,有哪些阶层反对天主教会?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恩格斯说:“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在尽管发生各种内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请回答:
(1)天主教会是如何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2)恩格斯为什么说“要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南宋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一位史学家评论道:“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但是如此曲解变法之目的和否定其作用,那就有失公允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的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结合王安石变法,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改,思考今天的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