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 g,体积为22.4 L,则CO所占的体积为 L,质量为 g,混合气体中CO2的分子数为 。
(2)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 g,这些OH-的物质的量与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L的NH3的物质的量相等,与 g Na+含有的离子数相同。
(3)标准状况下,33.6 L的NH3所具有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将其溶解于水配成1 L的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
(1)现有A、B、C、D、E五种原子序数递增的主族元素,A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D元素处于同一周期,D的原子半径较小,B、D的质子数之和为27,质子数之差为5;C的单质跟盐酸反应,生成C3+和氢气;E和D能形成E2D型离子化合物,且E、D两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
① 写出元素符号:A,D,E。
② 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 写出A2D的电离方程式:,。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N P AS ;O S Se分别是VA族、VIA族连续三元素。
①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酸性强弱 H3AsO4 H3PO4。(用“>”或“<”表示)
② 元素S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S与H2反应有一定限度,请判断:在相同条件下Se与H2反应的限度比S与H2反应限度。(选填“更大”、“更小”或“相同”)
③将SO2气体通入溴水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有M、N两种溶液,经测定这两种溶液中含有下列12种离子:Al3+、Cl-、Na+、K+、NO3-、OH-、Fe2+、AlO2-、CO32-、NH4+、SO42-、H+。
(1)完成下列表格中实验①的结论和实验②的实验内容以及现象:
实验内容以及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N溶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 |
N中不含离子 |
② |
确定M溶液中含有Na+,不含K+ |
![]() |
(2)根据①、②、③中的实验回答:
NO3-存在于________溶液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存在于________溶液中,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确定的。
(3)根据(1)中的实验确定,M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g)+O2(g) 2SO3(g),ΔH < 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1)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已知A、B、C、D、E、F、G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3B中阴、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C均可分别与A形成10个电子分子,B、C属同一周期,两者可以形成许多种共价化合物,C、F属同一主族,B原子最外电子层的p能级上的电子处于半满状态,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E最外层电子数比最内层多1。请用具体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 。
(2)用电子排布图表示F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3)F、G元素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较强的分子式为。
(4)离子半径D+B3—,第一电离能BC,电负性CF
(填“<”、“>”或“=”)。
(5)A、C形成的一种绿色氧化剂X有广泛应用,X分子中A、C原子个数比1∶1,X的电子式为,试写出Cu、稀H2SO4与X反应制备硫酸铜的离子方程式。
(6)写出E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aA(g)+bB(g)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
(2)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大的是,其值是;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是;
(4)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5)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B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注:只须画出B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