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①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急治任旋里行李 |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
C.病家多不能致达到 |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交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就诊于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
B.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
C.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
D.问王归意,以疾告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
①果尔,奈何? ②王大喜,求方。 ③傅诊之,曰:“不死。”
④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⑤服之,立止。 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注】①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向:刚才,刚刚 |
B.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仕:退休,离休 |
C.恂恂未尝忤视恂恂:紧张担心的样子 |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检查、督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憕、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
B.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朋故旧,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晚年信奉佛教,与他人一起与风俗同步。 |
C.韦睿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观察能力,看出敌人“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
D.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翻译:
(2)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
翻译: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选自《滑稽列传》,有删改)下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赍金百斤,车马十駟赍:赠送 |
B.徒揭空笼,造诈成辞揭:举着 |
C.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即:如果 |
D.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陛:台阶 |
下列各项直接表现淳于髡和优旃 “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②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③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④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⑤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⑥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A.③④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②⑥ |
根据选文,下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滑稽列传》,是《史记》中专为滑稽人物所作的传。滑稽,指语言流利,善于用反语,辩解敏捷,没有阻难。我们学过的《西门豹治邺》就选自此传。 |
B.本文记叙淳于髡用隐语向齐王进谏,让齐威王增加给予赵的礼物,求得援兵击退楚国,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和才华。 |
C.淳于髡和优旃虽然出身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岂不亦伟哉!” |
D.淳于髡、优旃二人虽然都以善谏为长,但是二人语言风格并不相同:淳于髡之言,人主听之可能皱眉而从;优旃之言,人主闻之可能是大笑不止而心嘉许之也。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
(2)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汉书•傅介子传》)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责:责备 |
B.王苟不教匈奴苟:苟且 |
C.道过龟兹道:取道 |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赍:携带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②遂持王首还诣阙
③士刺王者皆补侍郎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⑥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A.①④⑥ | B.④⑤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
B.傅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
C.傅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
D.傅介子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使楼兰王来见,饮酒至醉,借机引其入帐,让事先埋伏的壮士杀死楼兰王。 |
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译文:
②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译文: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 |
B.士卒次舍 次:按次序 |
C.士卒暴露于境暴露:日晒夜露 |
D.身自拊循之拊循:抚慰安抚 |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④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
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 |
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
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译文:
(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对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危:端正
B.渺沧海之一粟渺:渺茫
C.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下江陵⑥不知老之将至⑦夙兴夜寐
A.①⑤/②④/③⑥ | B.①/②③⑦/④/⑤ |
C.①⑤/②③⑥/④⑦ | D.①⑤/②④⑥/③⑦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 D.偭规矩而改错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何为其然也
A.而今安在哉 |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D.何可胜道也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
B.《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
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
翻译(8分,每题4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