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 ”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为中国之自设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通讯工具的进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政策抑商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 形成的主要影响是()

A.政权开放 B.商业发展
C.儒学受抑 D.武功增强

1872年,詹天佑随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留美期间,他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决心学好西方科技,报效祖国。詹天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B.设计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C.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D.支持保路运动和推动铁路建设

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混合经济” D.发展新经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