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B.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遭到歧视直到宋才开始转变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C.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D.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①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
③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280万锭”,元后期文人中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 ③行省是地方的最高官府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高于前朝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两人所倡导的“德”

A.都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B.体现了道德观念的主体相同
C.都反映了社会道德的败坏 D.都有利于缓和政治危机

十六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是人的自然欲望”。此观点:

A.旨在反对宗教神学的神创说 B.反映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D.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勃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