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280万锭”,元后期文人中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 ③行省是地方的最高官府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高于前朝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 B.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
C.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 D.“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
“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代 | B.唐代 | C.宋代 | D.汉代 |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