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 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2) 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3) 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维护什么制度?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 ……他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地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妻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等。
材料二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摘编自《狂儒辜鸿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以来辜鸿铭对待东方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你如何评价辜鸿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材料二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于《非战公约》……其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柱《 非战公约 历史定位的转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约翰逊作出上述评价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 那么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下图是1924年孙中山手书的《黄埔军官学校训词》。其内容为: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这句话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坚持革命的原因。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的一个主要原则便是依“山川形便”,将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谓“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元代以前,行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行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完全打破了这种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了一个一级行政区,有时往往走向极端。
材料二一般来说,行政区划在元代以前大都是与经济区相吻合的,《汉书•王莽传》所言,“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而元代以后,往往经济区与行政区并不完全吻合。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犬牙交错”原则划分行政区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弗兰克的《白银帝国》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观点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便存在着一个贸易圈:非洲—亚欧贸易圈,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而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家,全球大概最终有1/3—1/2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7000—10000吨。而欧洲则因为参与了亚洲的贸易而获利,最终而兴起。就明朝前期的情形来说,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人均实力,中国显然已经是“世界的中心”,带动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但最终“东方的衰落先于欧洲的兴起。”
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弗兰克关于白银的观点。(要求:围绕作者的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