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了,其他的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篇著作?
②上述材料体现了达尔文的什么学说?其核心是什么?
③这一学说有何社会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我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后,中美关系也开始走向正常化。
请回答:
⑴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
⑵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据材料二归纳此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
⑶材料三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哪一年?中美正式建交于哪一年?
⑷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2014年2月14日16时许,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一起袭警案件。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携带爆燃装置,手持砍刀,袭击公安巡逻车辆,导致2名群众和2名民警受伤,5辆执勤车损毁。公安民警在处置过程中,击毙8人,抓获1人。3名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自爆死亡。
——法新社报道
请回答:
⑴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怎样的共同愿望?
⑵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谈话,表明我国在统一问题上采取的什么政策?
⑶试针对材料一中台湾同胞“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的疑问,谈谈你的看法。
⑷为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什么政策?
⑸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稍年长一点的读者应该记得,很多问题在这之前公开谈论并不方便。……幸好一九七八年严冬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我也随之获得了生存的尊严。
——余秋雨《山居笔记》
材料二:邓小平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只能导致失误,甚至失败。……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
——《邓小平文选》第3卷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1978召开的“会议”指的是党历史上的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⑵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国曾出现过重大的“失误,甚至失败”,试举1例加以说明。材料二中邓小平所说的“中国自己的模式”是指什么?
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选择填空题((1)(2)两题:将所提供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格内,每格1分,共8分):
(1)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吴越争霸
E、牧野之战 F、巨鹿之战 G、城濮之战 H、楚汉之争

围魏救赵
A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武王伐纣
E
退避三舍

项庄舞剑,间在沛公
H
破釜沉舟
F
减灶计
B


(2)A、孙武 B、韩非子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儒家 E、道家 F、墨子

人物
学派
主要思想

法家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老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兵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孔子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


(3)第(2)题的表格中,谁的主张最受当时的统治阶级欢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
材料二 :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相对应?
(3)材料三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和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分别是哪一条?
(4)根据材料三,如果你是当时秦国的一个平民,想变为贵族,你会怎么做?(或者你应该怎么做?)
(5)材料四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项作用(影响)相对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