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是一首流行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歌曲,这场革命的结果是
A.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
B.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大封建军阀 |
C.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而失败 |
D.赶走了外来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独立 |
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 B.本国的政治迫害 |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 D.先进文化的吸引 |
1766年,亚当斯写道:“我向来是怀着崇敬和惊奇的心情认为,北美的拓殖是上苍教化和解放全世界所有奴性十足之人的宏伟计划的开端。”这种看法在之后的岁月里成了美利坚合众国上下的普遍信仰。对于18世纪后半期的美国人来说,下列历史事件中,起到进一步增强了他们上述信念的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 B.《拿破仑法典》在欧洲推行 |
C.《人权宣言》的诞生 |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 B.制衡原则 | C.分权原则 | D.平等原则 |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 B.与上帝直接对话 |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 D.批判神权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