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虎符”选用国家博物馆的战国时期“阳陵虎符”复制而成。上雕铭文,“治国平天下 修身福自家”,其铭文体现的思想属于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