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g=10N/kg)

⑴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    N。
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4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⑶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         N。(g=10N/kg)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
⑷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⑸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g=10N/kg)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⑴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D、A。(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⑵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⑶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⑷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__________移动.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⑴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 是15.0cm。
⑵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⑶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⑷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近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远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⑴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⑵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⑶水在沸腾过程中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⑷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

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⑴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⑵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rn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_(左/右)移.

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小明同学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后方,但具体在什么位置不能确定。经过思考,小明设计出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这里利用了玻璃板既能 光线,又能______光线的特点。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此操作过程需注意的 。如果紧靠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蜡烛A的像A′和蜡烛B中,通过玻璃板仅能看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