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
| 理由:(1)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 |
| (2)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 |
| ☆阻断了中国近代化 |
| 理由:(1)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 |
| (2)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
| A.保护弱者原则 | B.权利平等原则 |
| C.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 D.注重证据原则 |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
|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
|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
|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频繁 | B.法律体系完备 |
| C.民主政治发展 | D.人文思想盛行 |
1921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冬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20世纪初中国的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
|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标准 |
| C.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
|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
“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A.中苏关系恶化 | B.经济计划手段彻底退出舞台 |
| C.中美关系正常化 |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