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
理由:(1)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 |
(2)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 |
☆阻断了中国近代化 |
理由:(1)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 |
(2)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
A.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 B.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 |
C.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 | D.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 |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说明他
A.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 |
B.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 |
C.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 |
D.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 |
读下列两图。唐代筒车发明和推广后,翻车却仍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府对农业生产技术并不重视 |
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较迟缓 |
C.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
D.翻车不仅可以灌溉,而且也能排涝 |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
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 |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
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 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 |
R韦勒克曾说过:“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作者指出了两种文学流派的区别。下列作品中能体现这两种文学流派区别的是
A.《巴黎圣母院》——《等待戈多》 |
B.《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 |
C.《人间喜剧》——《安娜•卡列尼娜》 |
D.《等待戈多》——《百年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