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受害者控诉材料 | B.历史著作中对“.南京大屠杀”描述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新闻图片 |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斗争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
C.必须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在探寻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遗迹。有四种方案: ( )
甲:南昌------延安乙:南昌-----井冈山---瑞金
丙:南昌------井冈山丁:南昌---井冈山-------瑞金-------延安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 |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
D.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