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历史进程 |
|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中的中心地位 |
|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
|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 B. |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
| C. |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 D. | 洋务人才的匮乏 |
(2015年山东卷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
|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 B.引介西方理论 |
| C.倡导维新变法 | D.颠覆孔孟学说 |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
|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
|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
|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
(2015年江苏卷历史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
|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