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戊戌变法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C.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 D.抗日战争 |
1565年,西班牙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 | B.迪亚士的远航 |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D.麦哲伦的远航 |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段名言:“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of the things that are, that they are, and of the things that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民主制度的滥觞 | B.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根基 |
C.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 D.奠定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 |
B.20世纪60年代—— “非集团”、“不结盟” |
C.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 |
D.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
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
C.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中国最近5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斗争史,社会主义为首的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史。同时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斗争的历史。”以上概括侧重于
A.全球史观 | B.唯物史观 |
C.革命史观 | D.社会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