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
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
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
D.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最适温度、pH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
B.细胞中所有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 |
C.酶适宜于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最高活性 |
D.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 |
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
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①内溶液的浓度高于②内溶液的浓度 |
B.图乙(b) 所示的过程可以表示(a) 中的Na+的运输方式 |
C.图丙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 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3 |
D.图丁中的①是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②③④⑤具有相同的结构 |
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
C.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一定更明显 |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