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某兴趣小组用草酸晶体制取CO,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试回答:
【查阅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CO2和CO。
(1)实验前应先 。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中试剂是 、C中的试剂是 (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F装置的作用是 。
(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的方法是 。
结合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收集方法的描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某化学小组分成两组进行实验,研究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知识储备]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实验一:
步骤一:室温下,取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小心地由瓶壁向瓶中各加入半瓶蒸馏水,瓶1用玻璃片盖好,瓶2盖上胶塞迅速振荡后,取下胶塞盖好玻璃片,两瓶静置相同的时间。
步骤二用燃着的木条同时伸入两瓶,观察到瓶1中的木条熄灭比瓶2中的快。
[实验结论]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量的多少与(填字母序号)有关。
A.水量的多少 | B.水的温度 |
C.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 | D.气体与水的接触时间 |
[实验二]
室温下,用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内长时间通入二氧化碳;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pH计测得室温下三种液体的pH,记入下表。
液体 |
所用蒸馏水 |
试管内 |
烧杯内 |
pH |
a1 |
a2 |
a3=6.94 |
[实验结论]
由a3数据可知,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很小。
根据上述结论,推测a1、a2和a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反思与交流]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用图2所示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碳。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K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猜想四:有K2SO4、H2SO4和K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24).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5).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______(26)__________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27).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28)
某同学对三种牙膏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①测定牙膏的pH。
甲:pH=8.5乙:pH=7.0丙:pH=6.5能缓解牙齿酸痛的碱性牙膏是( 33)(填“甲”、“乙”、“丙”)。
②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该同学用检验碳酸盐的方法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各取三种牙膏膏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
甲、乙牙膏的表面( 34);丙牙膏的表面无明显现象。 |
甲、乙牙膏中含碳酸钙,丙牙膏中不含碳酸钙。 |
上述实验不够完善,还需增加的一步操作是( 35) 。
③比较甲、乙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逸出气体的质量,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牙膏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步骤】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数据如下: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
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 |
牙膏甲 |
261.0 |
260.0 |
259.3 |
258.8 |
258.5[ |
258.5 |
258.5 |
牙膏乙 |
263.0 |
262.4 |
261.9 |
261.4 |
261.0 |
261.0 |
261.0 |
【实验结论】( 36);
【实验反思】经查实,上述方法所测得的两种牙膏的碳酸钙含量均偏小(实验操作规范),导致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37) 。
A.盐酸挥发B.有水蒸气逸出
C.装置漏气 D.锥形瓶内残留二氧化碳
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想用10%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两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①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⑿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⒀。
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14.6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⒁(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②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⒂(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他们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
⒃ |
NaOH溶液部分变质 |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⒄。
物质除杂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方法探究】为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A:
方案B:
【方法提炼】上述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方法运用】
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9)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
Ⅰ.操作a、b的名称是 (10)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11)。
Ⅱ.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2),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13);
Ⅲ.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14)(填化学式)溶液。
Ⅳ.步骤③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是否会影响氯化镁的纯度?理由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