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A.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灼烧 |
B.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锌粉、过滤 |
C.氢氧化钠(碳酸钠)——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B.![]() |
C.![]() |
D.![]() |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点燃酒精灯 | B.滴加液体 | C.加热液体 | D.读取液体体积 |
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凿壁偷光 | B.死灰复燃 | C.斩钉截铁 | D.木已成舟 |
某化合物由A、B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32 B.80 C.40 D.16
小明在网络中看到一段实验视频:实验人员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挤入盛有氯气(黄绿色,有毒)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到试管A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试管B中液体、气体均为无色,胶头滴管胶头变瘪。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或推论是
A.氯气能溶解于水 |
B.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
C.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
D.实验后剩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