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网络中看到一段实验视频:实验人员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挤入盛有氯气(黄绿色,有毒)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到试管A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试管B中液体、气体均为无色,胶头滴管胶头变瘪。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或推论是
A.氯气能溶解于水 |
B.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
C.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
D.实验后剩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至b段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
B. |
b点得到的固体为Cu |
C. |
c点比a点溶液中溶质种类少 |
D. |
d点得到的固体有2种 |
已知铝和强碱溶液反应也可生成氢气,如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若某溶液中加入铝产生了氢气,则在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物质组是( )
A. |
FeCl 3NaNO 3KCl |
B. |
KNO 3Na 2CO 3Na 2SO 4 |
C. |
Na 2SO 4BaCl 2NaCl |
D. |
KNO 3NaNO 3NaCl |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红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打开弹簧夹发现④比①先变蓝,②③不变红。该现象不能说明( )
A. |
氨气极易溶于水 |
B. |
氨气能与水反应 |
C. |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
D. |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氧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
B.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
C. |
反应前后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D.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下列关于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可用于有活塞(开关)结构的仪器和装置的查漏 |
B. |
在尾气处理中,可用水吸收一氧化碳 |
C. |
盛放白磷的试剂瓶中水的作用是"水封" |
D. |
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用来降低产物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