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 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元人虞集《道园学古录》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这表明
A.行省独立于中书省管辖之外 | B.行省与中书省具有平等关系 |
C.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 D.行省和中书省没有隶属关系 |
《新唐书·柳冲传》称:“隋承其弊,不知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制度的衰落 | B.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
C.科举制度的推行 | D.士庶等级差别消失 |
下图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四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这种建筑
A.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 |
B.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性 |
C.符合尊卑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法 |
D.是古代小农经济下的普遍建筑样式 |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的美景。此诗体现了
A.魏晋时期社会祥和安定 | B.当时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C.山水诗朴实恬淡的特点 | D.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
有学者认为,“君主握有对一切政务的最后决定权和否决权,但一般不直接统领百官,处理政务;宰相……原则上只是‘助理万机’”。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设左右丞相 | B.西汉分设中外朝 |
C.隋唐实行三省制 | D.北宋设参知政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