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说:“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 B.指出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限度内谋利的合法性 | D.强调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
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 | B.维护贵族的特权 |
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 D.调解贸易的纠纷 |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取消了原有的部落组织形式,建立了十个实际上是按地区划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缘关系的新部落。这项改革
A.激化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 B.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C.债务奴隶重新获得自由 | D.严重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力量 |
1988年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文中省略的史实应该是
A.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建成投产 | B.原子弹导弹氢弹试验成功 |
C.大型快速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 D.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
有学者把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革命立国时代、改革建国时代、和谐富国时代”。其中,“改革建国”时代开始于
A.新中国的建立 | B.“一化三改”的推行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科学发展观的创立 |
首先突破新中国外交“一边倒”基本原则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C.参加日内瓦会议 | D.中国重返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