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百害而无一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材料一 春秋至秦为创立期。春秋时期,以世卿、世大夫执政,当时所称的相,逐渐成为一个固定官名。到了战国,世卿制度被打破,相职在诸侯国内普遍设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
材料二 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国家所有重大事务的决策。但宰相制度的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百余年间,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
材料三 魏晋至宋为调整期。两汉时期,由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
材料四 元至清末为衰落期。因为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落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春秋至秦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汉朝宰相制度的历史特点。“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依据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调整的核心是什么?以北宋为例说明。(4分)
(4)试概述元至清末宰相制度衰落的表现。(6分)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
A.皇权代替相权 | B.皇权日益强化 |
C.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 | D.皇权与相权妥协 |
下图反映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 |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
C.科举制的推行 | D.军机处的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