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
C.传统的封建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 |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
下图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的工业国家”,俄国称为“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那么同时期的“权威的工业国家”对应的是( )
A.法国 | B.英国 | C.中国 | D.德国 |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一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一书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利,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人民“行使政治权利”表现在通过投票能够( )
A.产生国王 | B.确立内阁 | C.制定宪法 | D.选举议员 |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视。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