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 营养级。
(2)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企鹅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企鹅,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企鹅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只。
(4)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磷虾的数量将 。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们通常将大豆和玉米实施套种,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假设该农场能量传递效率为20%,将生产的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与原来相比,怎样变化?__________变化比例是多少?__________
(3)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
(4)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人们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中__________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3)假设被调查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200人,则被调查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
(4)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__________。
④现需要从第Ⅲ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乙病致病基因,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__________。
(5)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进行检测,这一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右脚踩在钉子上会迅速屈腿以避开损伤,同时,左腿也会产生协调行为。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感受器感受到钉子的刺激后,产生的兴奋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传到对应的肌肉。脊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人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行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脊髓中支配右腿伸肌的抑制性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使右腿伸肌运动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从而引起右腿伸肌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4)请根据实际,指出上图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
芽孢杆菌是微生物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工程技术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芽孢杆菌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
A.甲流疫苗 | B.味精 |
C.果酒 | D.果醋 |
(2)研究芽孢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时,出现多种细胞形态的时期是__________。
(3)研究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请给予合理的补充。
①采样与培养:将采集的土样混匀后称取1g,置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处理的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
②接种与选择: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__________处理。之后,将菌液涂布接种于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30℃条件下培养。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可信度,本步骤需设计__________。
③结果与结论: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在菌落周围,如果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2)②3分,其余每空2分)。
降钙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人的降钙素活性很低,半衰期较短。某科学机构为了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各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过程如下图。
在此过程中发现,合成较长的核苷酸单链易产生缺失碱基的现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Klenow酶是一种_____酶,合成的双链DNA有_____个碱基对。
(2)获得的双链DNA经EcoR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G↓AATTC-)和BamH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G↓GATCC-)双酶切后插入到大肠杆菌质粒中,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并进行DNA测序验证。
①大肠杆菌是理想的受体细胞,这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③要进行重组质粒的鉴定和选择,需要大肠杆菌质粒中含有_____。
(3)经DNA测序表明,最初获得的多个重组质粒,均未发现完全正确的基因序列,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制备该新型降钙素,运用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