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日备受瞩目的十二届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网站上开设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
成千上万的留言,反映的情况方方面面,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既有殷切的期待,也有中肯的批评。既反映了网民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也为政府工作提供了一面镜子。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网民向政府表达合理的诉求说明了什么?
(2)如果需要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依法行使监督权,你认为怎样做?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法”是最突出的关键字:一年来,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一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3项专题调研;一年来,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国家宪法日和烈士纪念日等重要问题作出决定。
材料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从目前看,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机会不均等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垄断型企业强势地位还没有被打破;政府权力对于市场的过度干预,行政机关行政首长依据自身好恶进行决策的现象非常突出,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没有持续性;企业“合法经营成本高,违法经营成本低”;企业职工权益不时受到伤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法治体系的完善,法治会使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透明、公平和可预测,将是中国企业的长期利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使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进法治建设是如何让企业从中受益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2010-2013年A 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图
材料二:全球化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它带来了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增强了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同时全球化也培育了国民的全球意识、爱国意识、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了挑战,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冲淡了人们共同理想信念,腐蚀了人们的精神,导致了人们基本价值观的扭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3)结合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广东应该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责产。”某大学建校90年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真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学生通过参加“社田文化节”、“青春微电影”等活动积极秉承以“博学、至学、勤学”为主要内涵的“五五四”精神,逐渐形成了“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的优良学风。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积极申报参与创新性项目,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创新文化蔚然成风。多年来,志愿者帮扶活动常态化、多样化,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学校声誉,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学生实践活动对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
(2)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科普宣传活动,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人据此认为“大学生是价值的创造者,帮扶对象是价值的享受者。”你是如何评价这一观点的?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理由。
(3)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请从其中任选两个功能,结合自己参与的活动说明该功能的教育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一: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导地位。中国交通银行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公司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结合材料,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