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治理海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在易成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②在各大支流的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
③在下游河段加固堤防,以防决口成灾
④在下游开挖人工运河,分散水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河流地貌( )

A.三角洲
B.冲积平原
C.“V”字形河谷
D.冲积扇

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甲 B.丙
C.庚 D.乙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B.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如果该图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S线代表近地面,则( )

A.①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B.②为东南信风
C.③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D.④为高空南风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A.从乙引水到丙
B.从丁引水到乙
C.从戊引水到甲
D.从丁引水到戊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
A.L1和L2相等 B.L1约为L2的一半
C.L2约为L1的1.5倍D.L1约为L2的2倍
若飞机从图中D点飞往B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