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
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目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
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 B.当时不少外国人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 |
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 | 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 B.《明夷待访录》 |
C.《变法通议》 |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
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
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
B.(应)建立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
C.“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
D.现在“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