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如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
C.完全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持续稳定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
D.1953-1956年的变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密不可分 |
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科举制 |
《诗经·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
A.分封的依据 | B.分封对象的主体 |
C.分封的目的 |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
2012年1月,想出门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的王秀贤女士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步入人民大会堂参与国家大事投票。她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种现象 ( )
①可使这一阶层的诉求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
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
③王秀贤是农村走向富裕的成功代表
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