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即使网友不会织围脖也并不妨碍其参政议政,只需通过代表.委员的两会博客或各主流媒体推出的《我有问题温总理》《两会调查》等网上互动栏目依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互联网的牵线搭桥,草根网民可以表达最直接最质朴最正式的民情民意和原汁原味的群众呼声,草根网民参政不再神秘。
草根网民参政议政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小微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认为,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看住向小微企业乱收的手,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经营成本、激励投资创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各级政府财税部门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
(1)分析说明各级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2014年9月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2)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如何理解“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材料三:2014年6月26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中美之间有分歧与摩擦,但是大的方向还是要合作,还是要走互利双赢的道路。中美两国关系总是在起伏中向前发展,我们并不期望它一帆风顺,一条直线,它有时候是曲线,会有起伏,但是对于中美之间的分歧,中国的原则不会改变。
(3)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发展为何不会一帆风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目前我国的烟草、电力、热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基本为垄断行业。
(1)分析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图二中所反映问题的政策建议。
材料二:与社会各阶层收入都在上涨的趋势不相符的是,一些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还是偏低,大家都盼望着涨工资。然而,今年“两会”上,某委员“建议提高公务员工资”的提案却成了网友炮轰的靶子。
有专家分析,少数党员干部的贪腐浪费行为,影响了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导致一些人以偏概全把公务员归类为贪腐的“硕鼠”。专家指出,要想赢得民众的支持还是要在“暖民心”上下功夫,要谨记“为民务实清廉”的为政原则,要加快推进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破除公务人员的制度性福利;要改革对公务员的考评体系,让纳税人去给公务员打分,促进公务员改进作风,成为民众的贴心人。这样给公务员提高工资待遇自然也就成了顺应民心的事。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让公务员涨薪成为“顺应民心的事”?
原创题
材料一:粤语是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而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香港、澳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方言.改革开放后,粤语呈强势发展之态,其原因有:粤语有独特的书面表达体系;香港文化的强势进入广东;国家的特殊媒体政策支持;市民和媒体的大力支持.但今天上述因素都在弱化,粤语急需保护。
材料二:警惕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乱象:少数地方政府决策时 “乱作为”, 在经济驱使和利益诱惑下,无视百姓意见,无视法律法规和文化发展之道,闭门造车;对有些破坏文化遗产行为,处罚时缺少法律依据,司法不力,民众法律意识缺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粤语.
(2)结合材料二,请从依法治国和我国政府决策方式的角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广东:排头兵筑梦“升级版”。
材料一:广东“升级”面临的问题:环境透支、区域失衡、对外依存度高、文化失落、人均小康但全面不小康。
材料二:广东打造“升级版”的做法:破解转型与发展的矛盾,应当实事求是、先试点后推广、分类指导,珠三角要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粤西北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深化改革,牵住体制的“牛鼻子”;要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向创新要先进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要让民生需求引领转型,让经济升级的过程成为民生同步升级的过程。
(1)结合材料一,概括广东省总体小康社会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为广东省更好“升级”提出解决措施.
(3)结合材料二,从矛盾特殊性原理出发,指出“分类指导”这一做法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进一步明确人大对各级预算的审查和批准权,规定“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规定预算公开的内容和时间,让公众监督政府花钱。这样,预算法由过去“政府管理的法”,变成“规范政府的法”,把权力关进预算的笼子。
材料二:2013年国家预算用于医疗卫生实际支出增长26.4%,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实际支出增长14.2%。2014年国家预算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进一步减轻群众大病医药费用负担,健全对低收入群体补助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预算法修改是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加大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