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斜面的过程中,小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 测量 次数 |
F/N |
s/m |
G/N |
h/m |
Fs/J |
Gh/J |
| 1 |
0.21 |
1.0 |
1 |
0.20 |
0.21 |
0.20 |
| 2 |
0.76 |
1.0 |
3 |
0.25 |
0.76 |
0.75 |
| 3 |
0.25 |
1.0 |
1 |
0.30 |
0.25 |
0.30 |
(1)小兰对数据的可靠性分析、评估时发表第_ 组数据记录有误.小兰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2)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小兰等同学将小车的翻过来(轮子向上)进行实验,发现计算出来的“Fs”和“Gh”差距较大.激发出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兴趣,小兰认为可能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斜面的粗糙程度、倾斜程度、木块的重力.小兰对某个因素的探究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 斜面倾斜程度 |
小车重G/N |
小车上升 高度h/m |
沿斜面拉力F/N |
小车移动 距离s/m |
机械效率h |
| 较缓 |
10 |
0.1 |
3 |
1 |
33% |
| 较陡 |
10 |
0.2 |
4 |
1 |
|
| 最陡 |
10 |
0.4 |
6 |
1 |
67% |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回答:
①小兰探究过程中,控制的变量是: 和 .
②“较陡”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③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小兰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相同时, ,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
④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与拉力F的大小关系为f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向外不断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1)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2)实验中宜选用_____(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种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min.第15分钟的状态是,它与另一种固体之间的区别是.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 反射面材料 |
大理石 |
玻璃板 |
木板 |
棉布 |
毛巾 |
海绵 |
| 反射声音的强弱 |
最强 |
强 |
强 |
较强 |
弱 |
几乎听不到 |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无关),你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