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五移无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下列对上述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耕作方法 |
B.说明古代农业很早就懂得了精耕细作 |
C.是古代曲辕犁普遍使用的鲜明写照 |
D.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的智慧结晶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 B.孟轲 | C.荀况 | D.韩非 |
《论语》载:“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
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 | B.“仁者爱人”的思想 |
C.“政在得民”的思想 | D.“为仕由已”的思想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在生物科学中,首次将“造物主”从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的是
A.血液循环学说 | B.植物分类学说 |
C.细胞学说 | D.生物进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