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节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再次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关系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于2012年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
材料三: 2012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完美落月之后,也出现了一些疑问,如认为在美国、俄罗斯已经实现登月的情况下,中国把登月作为长期的计划来做,花费巨大, 没有价值。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则表示在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若干年后,投入和产出比可以达到1:15。航天技术对国民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技术产出的成果转移到民用和其他的国防领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更多的效益和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探月工程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消费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从2014年1月开始,将利用两年的时间,重点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课题,在有条件的50个市(县、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结束时,择优评选“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市(县、区)”,进行示范经验推广。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推动信息消费发展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好试点和推广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如取暖烧煤的排放物、汽车尾气、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工业污染排放等,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为此,2014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在治理雾霾天气时应坚持哪些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我国国情,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