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以理论权威和政治权威的形式既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又认为这是一种“特种的商品生产”,而且提出应“一步一步地缩小商品流通的活动范围,而扩大产品交换的活动范围。”这说明苏联政府试图
A.增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B.由市场决定商品流通范围 |
C.鼓励私营生产企业发展 | 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20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英国病”。“英国病”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 |
B.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
C.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盛行 |
D.资本主义世界新经济体系形成 |
19世纪晚期,石油工业作为新能源支柱工业开始崛起。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的需要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D.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
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是
A.图4北京四合院 |
B.图5上海石库门里弄 |
C.图6山西乔家大院 |
D.图7福建土楼 |
读表:1912—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指数情况表
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第一次大发展缘于欧美列强无暇东顾 |
B.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内政局稳定 |
C.三次指数下降均因受到官僚资本压榨 |
D.战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