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著名学者徐义华指出:从《尚书》《史记》等古典文献中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确实在很早的历史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历史观念。以下结论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王位世袭制使“家天下”局面形成 B.受封的诸侯享受相当大的独立性
C.宗法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D.皇帝制度促使皇权逐渐的神圣化

下图是漫画《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作者意在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C.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曲折性、复杂性
D.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它展示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前景,而到那时为止,这种关系一直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与这段话中的“它”直接相关的是()

A.从欧共体到欧盟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D.联合国的成立

1961年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赫鲁晓夫在报告中指出:“在最近二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人人都将在物质上得到充足的保证;所有的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都将变成生产效率高、收入高的经济单位……。”这主要反映了()

A.赫鲁晓夫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生产的发展
C.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D.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具有极大的主观盲动性

被称为“战后西德经济重建的设计者”、“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的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一种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的,同时又是最民主的制度。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这表明当时的联邦德国()

A.完全放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B.开创了不同于西欧其他国家的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C.认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面对“滞涨危机”而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