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 B.重本轻末 | C.闭关锁国政策 | D.避战自保 |
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枢 |
C.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处理国家关系时“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最主要原因
A.苏联渐趋解体 |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
C.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 D.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在论及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时,邓小平曾说:“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为避免上述弊端的出现,党和政府主要着重于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
C.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D.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蒋介石却认为“往者,洪杨诸先生,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是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上述两人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 B.符合现代史观,立场相同 |
C.符合全球史观,其有客观性 |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
198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
A.新疆自治区 | B.宁夏自治区 | C.内蒙古自治区 | D.西藏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