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
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 |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
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 D.封建城市的兴起 |
东欧剧变前,导致其严重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党内出现了反对派 | B.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
C.自身严重的经济困难 |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 B.充分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
C.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的指导 | D.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
在1942年1月于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
①表明中国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
②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消除了
③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③④ |
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下列具有暂时缓和这一矛盾作用的国际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 B.《四国条约》 |
C.《五国海军条约》 | D.《九国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