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段材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D.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帜”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
|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
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 A.①④ | B.②③ |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平津战役 | B.淞沪会战 | C.渡江战役 | D.百团大战 |
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相同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离不开传统,都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为现实服务的东西。”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B.《孔子改制考》 |
| C.建立和谐社会理论 |
| D.“打倒孔家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