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然而,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概述其特点。(3分)
(2)唐朝后期起,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3)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当时清政府是怎样从经济方面“不顾时势”的?试由此分析中国“被打垮”的原因。
在历史上,荷兰的海外贸易曾一度十分活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世纪以后,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崛起,荷兰的海外贸易霸主地位逐渐丧失。在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过程中,欧洲内部一直存在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19世纪中期,德国实行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德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贸易保护给德国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67年,欧共体成立。欧共体首先着手建立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了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率。1968年,关税同盟建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税同盟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
受伤人数 |
经济损失 |
1000万人 |
2000万人 |
3400多亿美元 |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国家形成初期,贵族在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包揽官司,制定法律压迫平民……。根据梭伦的立法,年收入达500麦斗为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年收入达300麦斗以上为第二等级,可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年收入达200麦斗则为第三等级,可出任低级官职,年收入200麦斗以下的全归于第四等级,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
——《梭伦改革》
材料二 有关商鞅变法的图片
材料三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也就变得更加不可抗拒,于是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就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惟一办法。根据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所有的农奴都被解放,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2)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
(4)上述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
材料二 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三 读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时期美国能够拥有“隐蔽”的否决权?
(2)材料二中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百般挑剔美国”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3)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结合材料三你认为联合国今后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