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二: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这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四: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问题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出自什么目的?
问题二: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得照抄原文)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对外政策与思想状况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三所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问题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海上力量?
问题五: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自己的学校、社区写一份简史,或就本地区照明工具、计时方法写一份简明报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条标语很熟悉吧,它是毛主席题的辞,直到现在还在激励着无数青年朋友在孜孜不倦地奋斗。找一找你们学校各处有哪些科学家的画像或者他们说的名言、警句。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民国35年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图1),我们的父母曾经读过的课本(图2),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读过的课本(图3)和现在的课本(图4)。

图1图2图3图4
请回答:
(1)请父母说说他们上学的时候使用的课本的情况及特点,同学们赶快写下来吧!
(2)对比一下,现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3)畅想一下,未来的书本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证据:
途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