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 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 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 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 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次 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 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 1645 年的 400 余万顷增加到1724 年的 680 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 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 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 主要经济作物。
--摘自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 担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 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 复和发展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回答;这是中国的哪一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军的大屠杀,国民政府应对的具体实例有?中国共产党应对的具体实例有?
材料二:

【环球时报】联合国总部正在召开《不扩散桉武器奈约》(NPT)审议大会,日本提出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受害地。
(2)材料二说明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请你给日本政府提一个建议?
(3)针对材料一,二,作为中学生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材料三: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1)材料一是谁的名言?请你说出他的一例贡献。
(2)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请你写出和他有关的经典著作。
(3)材料三出自哪一部经典著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
材料三:

请回答:
(1) 分析材料一,指出西欧经济高速发展是在那一阶段(用字母表示,如A-B)?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列举两点) (2分)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你可以看出该组织在成立之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未来的战略重点在亚太。亚太地区又成为大国角逐的重要舞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哈定总统邀请九个大国于1921年11月出席会议。休斯(注: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提出了一个构思卓越的方案,缔结一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最后一点是特别关键的,因为自1914年以来,日本在它与英国盟约的鼓舞下,一直想关闭中国市场的大门。……中国人也出席了会议,他们痛苦地抱怨受到的待遇有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之后又无人理睬。
----------《美国世纪》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以夺取那里丰富的战略资源,并控制主要交通线。当时美国是日本南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
------------《世界历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会议”的名称。 “会议”召开前亚太地区的矛盾主要集中于哪两个国家之间? (3分)
(2)会议最后签订了哪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材料一中“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是什么意思?(3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为了扫除材料二中所述“障碍”,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2分)
(4)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是这一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观察右边漫画,向国际社会提出你的建议。(1分)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家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三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4)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