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图1
图2
图3
(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__,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
(2)图1中含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4)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6)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
(3)E、F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__。
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__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4)在该森林中,还分布有红豆杉和某种鸟。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这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5)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_有关。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______和_______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3)群落中种群密度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条件适宜时,种群中的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如图是用某植物幼苗胚芽鞘所做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小时后如图甲所示处理。
实验二:在左侧光照射下,将同样的胚芽鞘尖端(附有琼脂块X和Y)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图乙所示处理。
(1)两天后,胚芽鞘D向生长; 胚芽鞘E生长情况是。
(2)琼脂块X、Y及琼脂块A、B中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为。
(3)在芹菜的生长过程中,油菜素内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表是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浓度由a到e依次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清水 |
浓度a |
浓度b |
浓度c |
浓度d |
浓度e |
平均株高(cm) |
16 |
20 |
38 |
51 |
42 |
24 |
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理由是。
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步骤:
A. 在浓度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B. 取同一批种子萌发,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70株,为7组,编号为1、2、3、4、5、6、7;
C.用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分别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D. 在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在反射弧中,兴奋经过___________的分析和综合,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引发肌膜发生__________,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细胞受到刺激后,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细胞,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_________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免疫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