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图1
图2
图3
(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__,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
(2)图1中含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4)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片表面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特殊结构,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主要通道。气孔能通过开闭运动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响应。请分析回答:
(1)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的进行。研究表明,气孔的开闭可能与乙烯有关,乙烯是植物体产生的激素,具有等作用。
(2)研究者取生长良好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②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且随浓度增加。
③用浓度为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做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
(3)为研究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cPTIO(NO清除剂)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Ⅰ、Ⅲ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实验Ⅳ、Ⅱ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加入cPTIO后。
②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
实验一:把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表1。
(1)实验中,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C组小鼠的处理。
(2)从图1可知,绵羊细胞R在本实验中作为,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R应取自同一个体,理由是。
(3)从表1可知,转入脾脏细胞的C组小鼠注射绵羊细胞R后,产生的抗体多于A组,据图1分析其原因是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去除T细胞作用有利于免疫过程的完成。
(4)实验一的结果说明。
实验二:另取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含抗体M的血清、含抗体G的血清和不含抗体M和G的血清,2小时后,向三组小鼠体内注射绵羊细胞R,免疫后定期测定小鼠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
(5)由图2可知,注射的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作用,对防止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实验二的结果说明。
(7)科学家推断,小鼠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G的受体才能使抗体G发挥正常功能。若想验证该假设成立,实验组选用的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应为(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b.使抗体G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c.使抗体G受体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d.绵羊细胞R和抗体G
e.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对照组
f.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低于对照组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危害物种,2011年华南地区也陆续出现蚁情。
(1)入侵华南某地后,短期内红火蚁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从种群特征角度考虑,决定其增长的原因是。
(2)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测定其对不同虫态红火蚁的致死剂量,将原药溶于丙酮中配置不同浓度的辛硫磷药剂点于红火蚁胸部,记录24h死亡虫数并计算LC50(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结果如下:
虫态 |
小工蚁 |
兵蚁 |
有翅雄蚁 |
有翅雌蚁 |
蚁后 |
LC50(μg/ml) |
1.04 |
2.06 |
7.38 |
9.39 |
7.81 |
①本实验中辛硫磷药液的浓度范围要根据的实验结果来确定;每个药剂浓度的处理均设多次重复,目的是排除,从而减少误差;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设置为。
②实验中虫态的红火蚁对辛硫磷最敏感,控制该虫态红火蚁的数量,___________(能/不能)持续有效的控制住蚁群的数量。
(3)有机磷农药进入土壤后,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微生物体内最初的降解酶基因是
由产生的,从的环境中易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下图是高等动物(人)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细胞,①~③表示相关过程,X、Y、Z表示相关激素,激素X是一种糖蛋白。请分析回答: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导致激素Z分泌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
(2)如果用含激素Y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该动物激素X分泌量的变化是。若用含激素X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②过程的生理效应是(“有”或“无”)明显变化。
(3)图中甲细胞是,此处淋巴因子的作用是。
(4)“Graves氏病”是由于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患者某些症状与(填另一种激素分泌异常病)相似。
评价实验:某同学进行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分别注入新鲜α-淀粉酶溶液。
2、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00℃、37℃的水中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两支试管中的pH=6.8,第三支试管中的pH=4,摇均后维持各自温度5min。
3、在三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并摇均。
观察并记录:(略)
结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
请回答:
(1)该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步骤中不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