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初步研究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
A琼脂块中确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           (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            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      (多、少)。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根据其作用取名为生长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每空2分共12分)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受不同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Y控制黄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b、y均不产生色素,而表现为白颖。
(1)基因型为BbYy的个体的表现型为________,该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型为黑颖和黄颖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2黑颖∶1黄颖∶1白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为鉴定一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白颖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现为黑颖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的亲本基因型有________三种。
③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尚不能确定的亲本基因型中,若F2中黑颖∶黄颖∶白颖比例为________,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BByy。

(7分,每空1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只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将CO2转化为三碳化合物,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将____________,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
(5)上述推测可以用以下方法验证: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使遮光叶片成为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现有以下牵牛花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 B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
C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 D组:红花×红花→全为红花
其中,A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298,蓝花数量为101;B、C组未统计数量。
(1)若花色只受—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_______组和_________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每空1分)。
(2)有人对实验现象提出了假说: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若陔假说正确,则B组同学所用的两个亲代蓝花基因型组合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若(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设计中②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①号试管中溶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玻璃管释放气泡速率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可在原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如何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每空1分)细胞内受损后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吞噬泡的吞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图中自噬体由___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构成(不考虑自噬体内的线粒体)。
(2)受损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阶段。细胞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