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关于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 B.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
| C.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 | D.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西方文明的影响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
|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 C.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
| D.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
|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
|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
|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