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晚清——政治与文化》
材料三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1)从自然科学举两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你认为导致了李约瑟先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道”“器”分别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在当时的历史影响。(4分)
(3)结合史实,说明“这三十年来”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学习和利用“科学”来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3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材料二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战后初期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曾指出:“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
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
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一一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盂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答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结合材料二、三,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