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有人认为“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是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以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史学界将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措施是什么?
(4)从以上三国走向近代化的改革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战国策》
材料三……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 魏书》
请回答:
(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在这方面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何共同作用?
(3)以上改革都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你认为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东史郎日记》
材料二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五俄卫国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是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俄罗斯于2010年5月9日在多个城市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和游行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庆典并发表重要讲话。
──凤凰网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试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和日本停战投降的理由。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怎样?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促使日本最终停战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导人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
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
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具体实践美国式的民主政治的?结果为什么会失败?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3分)
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试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除上述因素外,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