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政府: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很明显,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一切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体公民参加的政府;任何参与,即使是担任最小的公共职务……但是既然在面积和人口超过一个小城镇的社会里……所有的人亲自参与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因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完美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 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员有一表决权。……十一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 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十二 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作者对“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如何定义的?在实践上他认为最可行的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认为理想的政体形式是什么?为构建这一政体,《临时约法》作了怎样的具体设计?
解放思想是现代化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的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梁启超等人通过《时务报》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左右舆论,“以笔舌倾动人主”,“借报章鼓簧天下”,在各界人士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胡思敬在《戊戌履霜录》中说:“自时务报出,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
——摘编自沈继成《梁启超与〈时务报〉》
材料二 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先进知识分子把这次斗争看作是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摘编自郑丽平《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可以说,由于现代化的属性决定,思想解放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
——摘编自杜艳华《思想解放助推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时务报》的特点。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效仿欧洲文艺复兴的,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
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二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二中议会对国王的态度如何?
(2)上述材料反映英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二月街垒战中产生出来的临时政府,按其构成成分必然反映出分享胜利果实的各个不同党派。它只能是各个不同阶级间妥协的产物,这些阶级曾共同努力推翻了七月王朝,但他们的利益是互相敌对的。临时政府中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材料二 我们占领第八区市府的公民,要求: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在国家的扶助下自由结合的劳动协作社。
——巴黎第八区工人起义宣言(1848年6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二月街垒战”指的是法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建立了什么政权?
(2)材料二中的起义者提出了什么口号?起义者的要求反映了什么?你怎样评价这次起义?(3)材料一中对临时政府的分析与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但是,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拿破仑评价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他的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3)材料三中的“法兰西民族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又是指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种祸害是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们之间的极不平等的现象;一些人仿佛生来就只是为了残暴地统治别人,永久享受生活的一切幸福;相反的,另一些人生来就仿佛是为了做贫穷、不幸、受人鄙视的奴隶,毕生在贫困和沉重劳动的压迫下受苦。
……在人类当中,特别是在我们法国流行着的第二种祸害,就是对完全无用的……只起蹂躏、掠夺和压迫人民群众作用的某些类人的容忍、支持,甚至合法化。
……还有一种祸害……就是一些人把土地资源和财富攫取为私有财产,而这些东西本来是应当按平等权利归全体人类所有的。
——(法国)让·梅叶著《遗书》第2卷
材料二 在那场决定路易十六生死的国民公会投票表决中,参加表决的721名议员有361人主张死刑并立即执行,26人主张死刑但缓期执行,334人反对死刑。1793年1月21日中午,年仅39岁的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前的三种祸害。
(2)针对上述祸害,1789年的《人权宣言》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3)有人说:“法国大革命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一步一个台阶,直至高潮。”试以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