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指清王朝)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三大理论的探究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代表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下列材料,简述三大理论间依次“继承”的主要表现。邓小平是怎样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
材料一……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材料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六日)》
(3)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思想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在文学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诗经》与《离骚》在创作方法上有哪些主要不同点?结合时代特征,简述汉赋的主要特色
(2)试分别举两例说明,唐朝诗歌和明清小说中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作品或者名句。
(3)从阅读对象和内容变化等方面,归纳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材料。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请回答:
以上二材料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你的理由。由此归纳使用文字材料的大致步骤。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柏林墙的建立图二赫鲁晓夫与美国的较量图三 柏林墙的倒塌
请回答:
图一反映历史现象的出现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苏对峙的战略优势在美国,图三反映历史现象的重要意义。(5分)
(3)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3分)
以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化(现代化),是当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角度之一。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重大历史史实。
(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化的应有之义,而且直接为中国实现近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试举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3)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发展两种趋势。其中你认为向下沉沦的过程实质是什么过程?请举二个史实加以说明。
(4)根据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征。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民主”一词出现60多次。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在这条道路上作了长久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材料二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1905年8月)
材料三对于抗日任务,民主也是新阶段中最本质的东西,为民主即是为抗日。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
材料四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遭到践踏。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发扬民主。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要继续努力做。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内容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创立民国的构想(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开展民主建设的目的和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说明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做的不断努力。
(5)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历史中,你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