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二 福建某著名民营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利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材料三 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在西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嫦娥二号”既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的许多成熟技术,又增加了很多新技术,对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整个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9分)

未来5年,“幸福”将像“宜居”、“文明”一样,成为厦门的城市名片。未来5年,我市将大力打造“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将通过全面实施6大民生工程,把发展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下面是厦门六中高一某班学生在“幸福厦门我参与”的社会实践中搜集到的一些材料。

厦门市委市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意见征询表
2011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建议项目如下:
姓名

职业

年龄

地址

电话

材料一 厦门市政府就2011年为民办实事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见下表:
注:问卷表可复制,填写后请于11月13日前寄往厦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邮编361012),信封右上角写上用“收件人总付邮费2010—005号”字样,可免贴邮票;也可通过市政府网站www.xm.gov.cn、市委市政府信访局“信访与民意”网站www.xmxf.gov.cn或电子信箱xxf@xm.gov.cn提出建议(邮件请注明“办实事建议”)。 ⑴广大市民纷纷通过以上方式途径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假如你是其中一员,那你就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请在对应的□打√,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就某市民“这不是义务,再说提不提建议都没有用,不提也罢”的想法进行评析。14分
⑵厦门市政府每年都要落实一些为民办实事项目,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市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14
⑶请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谈谈政府应怎样去落实你心中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四个职能全写)16
材料二 2011年2月24日,厦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昨日下午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大会各项决议,大会在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大会表决通过了:《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全面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决议》、厦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厦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厦门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厦门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的决议》、《关于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厦门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并选举刘可清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
材料四 人大代表议案关注改善民生。截至2月22日17时,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秘书处共收到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57件。这些议案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对台先行先试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全面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议案比较多。
⑷材料三和材料四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8分

科学离我们有多远
材料一: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材料二: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材料三:当前,我国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7.53%)、报纸(59.12%),互联网(26.6%);公众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的意愿在增加,以科技类场馆的参观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众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从社会历史观角度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
(3)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有人认为“政府决策需重视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不必考虑普通公众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结合材料三,请分别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角度,就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建议。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今年正好是建党90周年,某校高二(10)班同学以“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1)201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的重大自然灾害,党和国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启动救灾预案,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见证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请再列举出当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突出表现。(至少写两个)
(2)结合你所掌握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
(2)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原因。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