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指出,“治国必先立政”,立政的关键“在乎设法用人之得所当”,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动性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这一思想()
A.把法制建设提高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 |
B.符合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现实 |
C.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指明方向 |
D.是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统一 |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内阁与翰林院)体”诗:思想情感“雅正平和”, 心态陶然悠然,以“施政教,适性情”为目的 ,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这反映了()
A.拯救封建专制陷入危机的情感 |
B.诗人缺乏关怀生活与艺术创造的热情 |
C.对程朱理学和道学家们的抨击 |
D.复古与追求古代优秀山水诗歌的前奏 |
南宋高宗绍兴末年,知徽州洪适在《户部乞免发见钱札子》中说:“小郡在山谷之间,无积镪(钱串)之家,富商大贾足迹不到,货泉之流通于鄘肆者甚少,民间皆是出会子往来兑使。”这一记载表明南宋时期徽州地区()
A.贸易发展受阻 | B.农村金融业快速发展 |
C.税收种类增多 | D.商业交换手段的变化 |
大将军曹爽当政时, 曹冏上《六代论》,论夏、商、周、秦、汉、魏六代兴亡之事,建议分封宗室子弟,授以军政实权,以抑制异姓权臣,否则政权可能转入他人之手,曹爽未采纳。过了六年,司马氏果然轻易夺取了曹魏政权。材料能够说明当时()
A.分封制长期不能从思想上根除 |
B.主张实行分封但要加以约束限制 |
C.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弊端的体现 |
D.曹魏政权未行分封最终导致灭亡 |
春秋楚国相孙叔敖主持兴办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达到“灌田万顷”规模;吴王夫差为与中原诸侯争霸,开通运河——邗沟,首次沟通长江和淮河。材料体现了()
A.封建政府发挥国家公共职能的作用 |
B.服务于兼并战争统一国家的需要 |
C.有助于江淮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
D.为地主阶级掌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